小小血常规,到底有何奥秘?
作者:叶金香 发布日期:2024-11-26 17:01:43 浏览次数:
感冒发烧去医院看病,
血常规是必查的项目之一;
在体检必查项目中也有它的身影。
那究竟血常规有什么魅力?
大小检查都有它。
一、什么是“血常规”?血常规是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比例、大小的一种检查,是诊断、治疗、随访疾病的常用指标。血液主要由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部分组成,血常规就是看这三种细胞有没有作怪。二、“血常规”报告单里有什么?血常规报告单上有20多个项目,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包括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红细胞包含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相关信息;血小板包含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体积和分布宽度等相关信息。三、“血常规”检查魅力何在?1、检查是否存在感染“感冒、发烧、头痛”来就医时,医生经常会开血常规检查,目的就是检查体内是否存在感染。如果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并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且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则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感染。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更有利于疾病的判断和治疗。2、检查是否存在贫血孩子以及准妈妈们来医院“体检”,医生还是给开血常规检查,这时候是为了查明是否存在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若同时有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降低,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儿童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等;若伴有MCV、MCH增大,为大细胞性贫血,可见于叶酸和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若同时MCV、MCH、MCHC均正常,则为正常细胞色素性贫血,可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等。3、检查是否存在出血性疾病身上出现“皮疹、出血点、流鼻血”时,医生又是检查血常规,这时是检查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当血小板计数为(20~50)×10*9时,可有轻度出血或术后出血;低于20×10*9时,可有较严重的出血,应第一时间寻求医生帮助。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严重感染、肝病等。4、检查是否存在过敏性疾病当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增高时,提示可能存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婴幼儿的牛奶蛋白过敏、湿疹、寄生虫感染等。5、检查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或降低,伴有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血小板减少,并且通过人工显微镜复检发现异常细胞,需警惕是否存在恶性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等。
小小的血常规检查包含了很多的健康信息。如果血常规报告单里有异常结果,应及时就医,查找原因。如果血常规报告单上的指标只是轻微的升高一点点或者降低一点点,也不要太紧张,非关键指标轻度高于或低于正常值范围一般没有太大临床意义。通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