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人民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步履蹒跚足溃烂,微创“疏堵”焕新生——精准介入技术打通下肢“生命通道”

作者:潘王毅  发布日期:2025-04-09 17:55:31 浏览次数:

近期,我院血管外科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陈为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成功为一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了微创介入下的“下肢动脉闭塞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开创了我县下肢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先河。


案例分享

患者应某某(化名),“糖尿病”病史多年,数年前因足部溃疡曾行截趾手术。近来复发足部溃疡,在外地医院再次行截趾手术,手术后创口溃疡不愈合,伴行走后下肢疼痛,足部发凉。在我院下肢动脉增强CT检查后明确为“糖尿病足,膝下动脉闭塞”,后入住我院血管外科,入院后血管外科联合内一科,针对患者糖尿病进行积极控制,同时通过和丽水市中心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的学科共建平台,多次交流病情。手术准备完善后,丽水市中心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陈为谦(主任)、吴建华两位专家与我院血管外科潘王毅副主任医师联合手术,开通了患者的膝下动脉,恢复足部的直接血液供应。手术后2天患者下床行走,自觉足部明显变暖,行走后的下肢疼痛消失了,足部溃疡创面明显转红。目前患者已经好转出院。


专家寄语
丽水市中心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陈为谦表示:“下肢动脉就像农田的‘灌溉渠’,主干道闭塞会导致‘土地干旱’(组织缺血),庄稼枯死(肢体坏死)。无论是动脉硬化闭塞症还是糖尿病足,优先开通闭塞血管,才能为后续治疗创造生机!”  


科普时间
您的腿脚是否频繁发出这些警报?  
-走路一段距离就小腿胀痛,必须停下休息才可缓解,而且能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
-足部莫名冰凉,伤口易溃烂,数月不愈合?  
-夜间腿部疼痛难眠,下垂才能稍有缓解,甚至会脚趾苍白或者发紫?  
这些症状可能指向两种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糖尿病足”。它们虽根源不同,但危害相似,且“血管堵车”就是致病的元凶!  

糖尿病足vs下肢动脉闭塞:
病变原因不同,但导致的下肢动脉硬化是共同威胁。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等因素导致动脉硬化、狭窄,继发血栓形成,甚至堵塞血流通道。  
糖尿病足是长期血糖失控导致动脉内膜下斑块形成,血管硬化狭窄甚至闭塞(血供不足)+ 神经损伤(感觉迟钝),发生足部缺血缺氧+保护性感觉减弱,易于反复受伤、感染,发生组织坏死。
上述这两种疾病,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因下肢动脉严重狭窄、闭塞,造成给下肢供应氧气和营养的血流量明显下降,导致肢体溃疡坏死风险剧增!

下肢动脉闭塞缺血导致的肢体溃疡,存在难治愈、高致残、高复发,甚至致死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缓解病痛、保肢是治疗的目标。保肢的核心又在于疏通动脉闭塞,重启生命之源!无论是动脉硬化闭塞还是糖尿病足,解决动脉主干堵塞是保肢的关键一步!

微创介入治疗解决难题  
保守治疗:药物难以打通“完全闭塞”的血管,伤口持续恶化。  
开放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慢,尤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及高龄患者。  
如今,我院依托于DSA系统的建立,让这一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成为可能。手术通过一个微小的穿刺孔,将一根极细的导丝沿着血管推进,穿过狭窄或堵塞的部位。借助导丝,把带有球囊或者支架的导管精准送到病变处,将狭窄的血管管腔撑开,恢复血管通畅,让血液重新顺利流向下肢。

微创介入治疗优势:
精准定位:在DSA血管造影引导下,能全面实时观察到狭窄或闭塞部位,并做到精确定位,精准治疗。
微创技术:仅需在穿刺处开一个小切口,甚至只有一个2mm的穿刺孔,创伤小,恢复快。
普适性强:对于高龄、伴严重并发症等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可尝试介入手术治疗。

这些症状提示动脉闭塞可能,请及时就医!  
➤ 行走一段固定距离后小腿酸胀疼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时间推移,距离越走越短。  
➤ 一侧腿部皮肤温度明显低于对侧。  
➤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用手摸不到跳动)。   

温馨提示
若您或家人面临透析通路难题及其他血管方面的病痛,欢迎来我院血管外科咨询。
门诊时间:每周二、五上午
门诊地点:一楼外科诊疗区。
(其他时间可到住院部五楼骨科二病区咨询)